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都有自己的行业神,老把头就是挖参人的行业神。那么,神是什么?高尔基说:“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师傅和同行。”马克思说:“人们总是按神圣、模范人等观念为自己造出关于本身的种种虚假观念,然后把这些观念独立化、实体化、神圣化,战战兢兢地拜倒在脚下。”老把头是放山的能手,是放山人的老师傅和同行,他就是放山把头带领放山人拜倒在脚下的对象。人们认定孙良是放山之鼻祖、老把头神,是后来人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陈增福教授说:“神的发生的本源,在于尘世间的人,依据自身的形象、愿望与价值观念等的创造。孙良由人变神,他植根于长白山开拓历史的初期,生存艰辛的放山人,对自身命运无可把握的非确定感、无常感,对周围陌生、冷酷的自然界的无能为力的挫折感与恐怖感,所生成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期待与虚幻的心灵安慰。”
历史记载的"把老头"
老把头庙和老把头坟,在长白山里有几个比较有名。通化市郊有座老把头坟,它与老把头的6句绝命诗是不搭界的,在旧县志里也无从查找。根据地方志提供的线索,笔者追踪到山东莱阳市志办。他们早就听说,莱阳人过去闯关东有两个人成了神,一个是老把头,一个是秃尾巴老李。引临江县志》:老把头“死后有人见其尸体收葬古河岸,云老把头坟。嗣后其子来,将尸体认领回籍”。当笔者下乡采风问及老把头之子时,没有人敢于正确回答;泉阳镇张京东讲,传说老把头有个姑娘当年来东北找爹,没有找到,只好从大连坐船,回家找娘,不幸遇到八级台风,船沉人亡,老把头的姑娘也没有幸免。为了纪念老把头女儿的一片孝心,善良的人们,把临近的一个海岛山,命名为“望娘顶”,就是纪念她的。人参之乡抚松县兴参镇老虎洞村尹相咏讲,传说老把头家住莱阳穴坊镇富山村,笔者写信给当地小学校长查找无回音。还传说老把头死在“古河”边。《临江县志》曰:“古河有二:上古河、下古河。上古河在辑安三道沟,下古河在宽甸境,均有老把头坟在焉。”笔者追踪到集安地名办,查无此坟。最后抱一线希望,笔者来到辽宁宽甸县志办,经他们的指引,终于在该县夹皮沟乡下甸子二队找到了真正的古河。
笔者十分高兴地乘汽车到了那里。队长丛德滋领笔者到实地认真地观察了老把头当年题诗的兴人洞旁边的石砬子,不太宽的古河就在石砬子下边静静地流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一个有价值的摩崖石刻,荡然无存了。那是在1970年,朝鲜族社员学大寨打石头修排灌站时炸掉了。笔者想以苏东坡探访石钟山的精神去排灌站逐块石头进行考察。丛队长说,后来古河涨大水把排灌站冲倒了,石头也都冲跑了,找不到了。笔者为一件有价值的文物未受到保护而遗憾。丛队长又领笔者到他家休息,恰好遇到几个老人在他家唠嗑,都是老把头绝命诗的目击者、见证人。我们一起讨论了老把头题诗的有关情况,使笔者得到了县志上查不到的无比珍贵的资料。
笔者把自己看到的几个不同版本的“绝命诗”和他们核对了一番。他们说,不是“漂洋过海来挖参”,而是“隔山片海来挖参”;不是“你说寒心不寒心”,而是“你说伤心不伤心”;不是“要是有人来找我”,而是“如果有人来找我”。 “文革”期间造反派还用红铅油描了一描,还在“有”和“人”之间,加了“老混蛋”三个字;不是“顷着蜊蛄河往上寻”,而是“顺着古河往上寻”。古河发源于后边的白石砬子,往南流叫南古河,往北流叫北古河。
他们还对笔者说,兴人洞周围的大山叫龙岗,老把头题诗的石砬子叫龙头。传说,老把头咬破了中指在龙头大石面上写下那6句留言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隔山片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拉拉蛄,你说伤心不伤心,如果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三月十六”。这里落款没有“孙良”的名字,只有时间“三月十六”。按说夏天是挖人参的黄金季节,孙良留言诗应该在阴历六七月间,不应该在春天,根据现代人留密码,一般都用自己的生日,所以人们把“三月十六”权当孙良的生日,是合乎情理的。“孙良”这个名字,是老把头的传说里的名字。这次采风,才知道为什么把“三月十六”作为老把头生日,原来是老把头题诗的日子。
县名办告诉笔者,古河的“古”字改过“股”和“鼓”字。笔者在宽甸县民委办看见孟聪同志写的《漫话柱参》一文:传说,远在清朝同治年间,石柱子沟还是山高林密烟稀少的地方。山东莱阳一个姓孙的带着几个人,来到这里挖山参,大的拿走,小的就在山上栽培起来。他们还把采下的山参种子,在山坡上做池播种,进行人工栽培。为了记住地点,他们就在石柱子沟的中心点的一个山头上,立下一个九尺长一尺见方的石条作为标志,并在石条周围栽上榆树和东果树。20多年后,山东人重返此地,找到了石柱子和参地,又上山挖了一些山参,把他们人工栽培的大参拿走,把小参和摘下的人参种子又栽培起来。年复一年,于是石柱参就传了下来。有一年,这个姓孙的山东人,又来到这里挖山参,上山几天没回来,他的同伴上山找也没有找到。
他到哪里去了呢?
上甸子学校国传德老师的岳父张文清先生是这样说的:老把头落脚在下甸子村大砬子沟即今日下甸子4队姓史的人家。当年,史家拥有百余亩土地,全部出租。山峦也有千余亩。还有少量的牲畜,全家共二三十口人。四合院的院墙有一丈多高,铆钉铁皮大门,门楼修得很威风。东西两墙脚,各有炮台,有洋枪和老抬杆等,势力相当强了。当时的土匪路史家大门,都不敢动他一下。史家的后山是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有许多梯式的砬槽子。那个姓孙的挖参人,白天上山挖参,晚上就回到史家吃住。据说,他挖了很多人参,都栽在史家大院后山的一个石砬槽子里。由于终日劳累,他身染重病,于是史家撵他离开。万般无奈,他带着病体离开史家大院。从史家到兴人洞,不到10里地。他走到那里,又累又饿,就无法向前挪动一步,便倒下了。临死之前,他咬破中指,在古河边上的石砬子上,写下了那6句留言诗。一个石匠看到后,用錾子按着笔画錾了錾就留下来了。后来,参农们把三月十六作为人参的生日和老把头的生日来纪念他,并称他是“山神老把头”。
老把头用血写的留言诗,朴实无华,浅显单纯,但它却脍炙人口、感人肺腑,于是便家喻户晓,代代相传。你到长白山区,询问老年人都知道“家住莱阳本姓孙”这首民间歌谣,由于口头流传,版本不同。老把头是长白山参农们最熟悉最亲近的前辈,是挖参人的最典型的代表。老把头的留言诗,鼓舞了千百万开发长白山的人们顽强不屈地征服大自然。老把头的挖参经历是悲剧性的,但却令人奋发,他的诗把他的悲剧化作一种崇高精神,一种利用自然的力量。他的力量超越时代、阶级、民族,而在长白山人的心灵深处,不断地获得心理对位效应。老把头的性格之所以能感动挖参人的深层的灵魂世界,就是因为他们从老把头的身上,不断地发现自己,发现自身的命运、自身的道路、自身的内心世界……
了解林岛人参:请点击这里
更多资讯请参考:http://52t1.com/